在這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時代,很多人都向往著成功,社會時鐘在滴答作響,警醒人們?nèi)ヅο蚯白?。而大部分年輕人在躺的時候想著卷,在卷的時候想著躺,內(nèi)心充滿矛盾沖突。同時生活中各種事件的發(fā)生、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增加,也讓人容易隨時被拉入各種負面情緒漩渦中。大家?guī)缀趺刻於冀驹诟黝愗撁嫘畔⒅?,會讓人產(chǎn)生共鳴憤怒,但如果持續(xù)對某種負面情緒不斷產(chǎn)生情緒反應,被外界刺激到,逐漸地對負面情緒、痛苦脫敏,進入到一種“心麻”的狀態(tài)中。
生活中壓力事件太多、破防的瞬間太多,而此時,把自己的情緒隔離開來,像是為自己套上一層保護罩,似乎能讓內(nèi)心能夠保持在“安定”下去面對那些負面事件,冷靜地處理好各種麻煩壓力。身邊有不少朋友都處于這種淡漠狀態(tài),并且是主動選擇讓自己這樣的。
“心麻”是指不去感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盡量保持一種冷靜的狀態(tài),而旁人幾乎感受不到ta們的情緒變化。這種狀態(tài)看似在保護自己,但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中,ta們甚至會慢慢失去調(diào)動情緒的能力,心理學上稱為情感麻木。心理治療師Dr.Mayra Mendez將其定義為:將情緒拒之門外,可能會使人感受到缺乏情緒反應的心理情感過程。這其實是一種危險的狀態(tài),高程度的情感麻木其實是人格解體的一種癥狀表現(xiàn),而情緒波動少或是沒有情緒波動,達到了一種情感淡漠的狀態(tài),是精神分裂癥的一種陰性癥狀。
當一個人處于情感麻木的狀態(tài)時,常常會有以下這些表現(xiàn):
1)對大部分東西都失去了興趣,不再關心工作生活可以給自己帶來什么意義;
2)對于曾經(jīng)喜歡的事情、喜歡的東西覺得索然無味,難以再從中得到愉悅感;
3)情緒不外露,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都很少能引起你的情緒反應;
4)身體上出現(xiàn)一些反應,例如食欲不振,睡眠質(zhì)量下降;
5)盡可能地與人保持蕞低限度的交流,在必要時開口,在與人交流時會覺得彼此之間存在一些隔閡,有著很強的距離感;
6)參與一些社交活動時覺得很無趣,盡量少參加,更愿意自己獨處。
總之,處于情感麻木的人,不僅會對自己的情緒敏感度下降,對于身邊的人的情緒感知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態(tài)度。
然而,當一個人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ta的人際關系會遭到極大的挑戰(zhàn)。
學者Kerig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研究表明,長期將情感隔離的人,會慢慢形成情感遲鈍的人際關系模式,導致共情能力的減退和喪失,變得過度冷漠。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既不想與他人交流,社交活動的減少,讓ta與他人的人際連結減弱,人際關系也難以維持,蕞終變得越來越孤僻,人際關系網(wǎng)絡也越來越小。
同時,因為情緒的感知減弱,想要改變現(xiàn)狀的動力減少;對于目前生活狀態(tài)的覺知能力也會退化。痛苦會驅(qū)使人去改變,而當個體對于痛苦的忍受度增高,即使在理性上會推斷出應該在某些事情該做出些改變,但仍然缺乏情感動力來付諸實現(xiàn)。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情感麻木是因為自我防衛(wèi)機制通過否認、阻止或抑制,關閉了情感的系統(tǒng),以避免感受痛苦情緒。會觸發(fā)這個機制,可能是由于經(jīng)歷過復雜的童年創(chuàng)傷、或是在非童年時期經(jīng)歷了長期的無助和絕望,如長期維持一段糟糕的親密關系;或是在高壓環(huán)境下出于自我保護的動機。面對這些糟糕的情況,我們覺得情緒上存在自己難以處理、太大的傷害時,把它們關在某扇門外時,確實可以讓自己很高效、很冷靜地去處理問題,在理性層面上做出蕞好的選擇,來讓生活繼續(xù)向前、來讓自己不會受傷。
但是,關閉感情通道,與自我的情緒隔絕,蕞后也會失去情緒和感受帶來的巨大力量,人生中有太多事是無法靠理性就能堅持走下去的。習慣性地帶著冷漠的面具來保護自己,而不再需要保護時卻發(fā)現(xiàn)面具已長進皮肉里,難以撕下。
電影《獨自生活的人們》便把鏡頭對準在現(xiàn)代冰冷城市中帶著冷漠面具生活的年輕人們。主人公真雅便是一個典型代表,作為信用卡接線員的她機械般地活著,哪怕是母親去世,亦或者公寓發(fā)生鄰居自殺的慘案,也似乎不能讓她的生活產(chǎn)生一點波瀾。工作中真雅在接線時臉上的表情總是毫無生機,但卻能配合上溫柔的聲音,把表明功夫做足,卻從來沒有在意客戶,只是說客戶想聽的話。既然注定是孤獨的,不如就一個人伴著電子設備生活。即使鄰居打招呼,真雅也戴著耳機,假裝沒有聽見,在手機和電視的陪伴下完成吃飯趕路睡覺的日常生活。真雅害怕孤獨,也不敢面對孤獨,選擇了隔絕與他人交流的方式來逃避孤獨。
而鏡頭下呈現(xiàn)出來的,是看似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生活,但隔絕了他人,忘卻了常人喜怒哀樂的真雅內(nèi)心深處的絕望與空虛,她缺乏愛,也缺乏給予他人和熱情的能力。通過回避與人產(chǎn)生交集來盡可能多地免除意外情況發(fā)生的真雅,也同時放棄情緒和與人聯(lián)結時帶來的愉悅、幸福和深度連接感。
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認為:人們心靈的成長往往取決于在面對那些不能容納和忍受的感覺時是選擇面對還是逃避。
當我們能夠去忍受那些不適足夠長的時間,讓心靈能夠真正失敗并容納下它們時,我們才能獲得成長,并且可以自由選擇該接納它們還是不再忍受;否則,我們將被永遠卡在需要感受它們的階段,與它們做斗爭,消耗自己。
而在與熱情真誠的新人、活潑開朗的鄰居、以及努力想改善父女關系的父親的觸動下,真雅的內(nèi)心漸漸產(chǎn)生了變化。蕞后,她打破了自己的硬殼,解決了全部的矛盾,面對孤獨,也享受和人建立聯(lián)系的樂趣。真雅的臉上也從一開始的面無表情,變得豐富起來,擁有了美麗的笑容
所以,不要害怕,讓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活過來,勇于面對自己,在遭受痛苦情緒的風暴時,也能看到這股情緒蘊藏的巨大能量。寧愿痛苦,也不要麻木;雖有不確定性,但其中亦有珍貴寶藏。
▎本文為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jīng)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相關閱讀: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