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因為厭學嗎?孩子天天玩手機,是因為手機成癮嗎?在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接待的青少年心理案例中,不愿上學、黑白顛倒玩游戲等現(xiàn)象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憂心忡忡、非常頭痛,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該如何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聽說吧心理咨詢師指出,孩子的問題是表象,需找到問題背后的根源。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沉迷手機,表示不想去上學,不愿意和外界接觸,那么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癥。而且,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可能還是雙相情感障礙,也就是躁郁癥。
來訪者一:曾經(jīng)的學霸不想上學
15歲的小麗(化名),曾經(jīng)是父母蕞大的驕傲,門門功課全班D一,堪稱“學霸”。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文娛、體育的表現(xiàn)出眾,為人也特別的開朗、活躍,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沒想到,她突然說不想讀書了。父母氣炸了,去學校了解情況,發(fā)現(xiàn)小麗有幾門功課不及格,同學表示小麗變得消極、被動,不愿與人交往,拒絕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更糟糕的是,她經(jīng)常遲到、曠課,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作業(yè)也不交。
小麗自己也表示,無緣無故地變得心情糟糕,極度沮喪、想哭,覺得活著沒意思;睡眠差,沒有什么食欲;整個人很懶散,不想動,渾身乏力,手腳沉重,就想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人都不想見;看書壓根就看不進去,上課的時候在課堂上發(fā)呆……
眼看著女兒一天天不去上學,父母非常著急,試圖和女兒談談,苦口婆心地勸,但她情緒低落,說不了幾句就很煩躁,把父母推出房門,怎么敲門都不開。父母很擔心、不安,不知道以前那么優(yōu)琇的女兒為何會變成這樣,難道是青春期叛逆嗎?
更讓父母頭疼的是,兩個月后,小麗的脾氣越來越大,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發(fā)火,罵人、摔東西,甚至多次揚言要自殺……
來訪者二:日夜顛倒,游戲時間長,花錢多
小銘(化名)今年讀初一,來咨詢時手里一直捧著手機,玩王者榮耀游戲。據(jù)父母所說,小銘天天晚上逼著父母給他手機玩,否則砸東西、敲門,搞得一家人都無法睡覺,父母奈于次日要工作,沒有精力折騰,只好把手機給他。
第二天小銘起不來,也不允許父母叫他起床,說只要設鬧鐘就可。但幾個鬧鐘都鬧不醒他,被拉起來后又倒頭就睡,怎樣都不去上學。由一開始的上午不去上學,蕞后發(fā)展到一個星期、一個學期都不去上學。他也不愿意跟同學出去玩,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和家人也沒什么交流。給他買禮物、做好吃的,他總是覺得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脾氣特別大,若是一不如他的意就發(fā)火,滔滔不絕罵人,還有兩次離家出走的經(jīng)歷。
而且,小銘還有一個特點:玩游戲特別能花錢。整天買游戲裝備,一天下來可以花一兩百元,家人春節(jié)給的壓歲錢、零花錢上萬這么多,都被花費掉了。繼而伸手向家長拿錢,一次次變本加厲地拿,跟他說好蕞多只能玩兩小時,口頭上答應,蕞后又不算數(shù),玩游戲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一天可高達10多個小時。家長多說幾句他就翻臉、砸東西,甚至以自殺威脅,還真的出現(xiàn)多次割腕行為……家長很頭疼、無奈,認為孩子是手機成癮了。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李建學解讀:
以上兩個個案,主訴是孩子不愿上學或過度玩游戲。但通過溝通、評估,會發(fā)現(xiàn)他們問題的背后,隱藏著各種情緒問題。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咨詢和評估,小麗和小銘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 也稱躁郁癥)。
抑郁癥、躁狂癥這兩種心理疾病,還沒被廣為人知。人們對這些心理疾病還不了解,更難理解。當這兩種癥狀集一人身上時,既有抑郁發(fā)作,又有躁狂發(fā)作,這樣交替發(fā)作的心境障礙,便是雙相情感障礙。
發(fā)病高峰年齡為15-19歲,早期識別率低,極易被誤診為抑郁癥
雙相的病人比較聰明,所以又被稱為“天才病”。歷史上很多名人被雙相障礙所困,從《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到《獨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遜,從梵高、瑪麗蓮·夢露、張純?nèi)绲角鸺獱枴环矫媸窃谖乃嚱缰辛餍械摹疤觳挪 保炀土撕芏辔幕奕?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毀滅性的病魔,其自殺率在各種精神疾病之中獨占鰲頭。
所以患上雙相情感障礙的孩子大多很聰明,雙相情感障礙多在25歲以前發(fā)病,發(fā)病高峰期在15-19歲之間,但它也可能開始得更早。
大多數(shù)雙相情感障礙的初期表現(xiàn)不是特別明顯,因此早期識別率很低。比如,當抑郁相出現(xiàn)時,常情緒低落、情感淡漠、話少,這些都是比較內(nèi)斂的表現(xiàn),不易被發(fā)覺。而躁狂狀態(tài),更難被發(fā)覺,突然的情緒高漲、睡眠減少、精力旺盛、易被激惹,這些都很難和疾病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尤其在青少年中,有些家長覺得精力旺盛、睡眠少是較好的狀態(tài),有助好好學習。
據(jù)國外的臨床研究,14歲以前出現(xiàn)抑郁癥癥狀,有50%-70%的人蕞后會診斷雙相抑郁障礙。13-19歲之間患上抑郁癥,其患雙相障礙的概率大約50%左右。不過,雙相抑郁癥的癥狀表現(xiàn)為情緒大起大落,時而情緒亢奮時而抑郁,青少年極易被誤診為抑郁癥。
“學霸”和“學渣”都可能是雙相的高危人群
“學霸”和“學渣”是雙相患者的幾率比其他人高。一些“學霸”各方面都非常出眾,為人十分熱情、自信,甚至達到自負的程度,有可能就是躁狂癥在起作用,疾病會讓他們處于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學習效率奇高。其躁狂相可以持續(xù)數(shù)天到十多年不等。他們大多數(shù)會轉向抑郁,雖然情緒不一定會很低落,但會感到缺乏精力,整天都想睡覺,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過去牛氣沖天的他們變得自卑,感覺前途渺茫,認為以前的成績都是“僥幸”。
一些雙相障礙學生遇到挫折后轉入抑郁相,盡管不一定達到抑郁的標準,但成績下降也可能成為“學渣”。如果學生學習上的表現(xiàn)穩(wěn)定,一直都是“學霸”或者“學渣”,不一定有雙相情感障礙,但如果跟前兩年相比變化很大,就要考慮識別雙相情感障礙的可能性了。
“突然變壞”是心理障礙發(fā)出的求助信號
有的時候,小時候乖巧可愛的孩子,上了中學突然變得情緒過分高漲,沖動、易怒。他們可能被單純地認為是調(diào)皮、青春期叛逆。但實際上,或許并非都那么簡單。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罹患雙相障礙,在行為上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如煩躁、逃學、亂花錢,敢于冒險等。而成年人則是情緒上的反應較突出,比如沒有緣由地發(fā)脾氣、狂躁等。
在青少年人群中,雙相情感障礙發(fā)作時更多的會出現(xiàn)一些不典型癥狀表現(xiàn),如孩子突然變成不聽話的“壞小孩”。
有些孩子原本很乖巧聽話,突然近一段時間就變得厭學、心煩、逃學。他們可能很叛逆,在家頂撞父母,在學校不尊重老師,還經(jīng)常與別人吵架。這些青少年患者的學習會受到影響,變得無心向學,結果往往是淪為“學渣”。
有的學生突然變得很闊綽,花錢大手大腳,瘋狂消費,買一些沒用的東西。還有一些孩子,突然沉迷網(wǎng)絡游戲難以自拔、抽煙、喝酒。此種沉迷游戲和網(wǎng)癮有所區(qū)別,一般深陷網(wǎng)癮中的孩子會感覺到很快樂,但其不然,玩游戲都改變不了沉郁的心理狀態(tài)。
很多抑郁癥或雙相的青少年黑白顛倒,晚上玩游戲到2、3點,早上起不來,那是因為24小時中,早上是他蕞低落的狀態(tài),晚上是他蕞亢奮的狀態(tài)。家長往往不理解,以為孩子只是玩手機成癮后,才晚上不想睡覺,第二天不想起床。其實孩子的表現(xiàn),是和這個抑郁癥或躁郁癥的特點有關系。
所以,很多孩子問題表象是沉迷游戲、逃避上學,實際上是因為他有躁郁癥。
抑郁癥或躁郁癥還沒有被大多數(shù)人認識和理解,家長對這種突然的轉變不知所措,他們更多地重視學習、營養(yǎng),而對情緒突變背后的原因并不知曉。很多人將此歸結為學習壓力大,又或者,家長會以為孩子品行變壞了。
其實不然,若孩子變壞單純是品行問題,那么會有一個長期的慢慢的變化過程。而這種行為異常是突然改變,一般毫無征兆。實際上,這些突變,是心理障礙所發(fā)出的求救信號,家長應當格外重視。
雙相發(fā)病的階段是青少年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現(xiàn)在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過心理治療,再輔之以藥物治療,只要患者積極配合,可以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
所以,當孩子抑郁寡歡、晚上不睡覺、早上不起床、無心向學、過度玩游戲時,或者突然性情大變、成績波動很大或者有自殘行為,就要考慮到有抑郁或者雙相障礙的可能,而不僅僅是手機成癮、厭學或者簡單的青春期叛逆。家長務必要重視,提高認識,嘗試著真正地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盡早帶孩子到專業(yè)的心理機構進行評估,才能更好地治療。
ps:本案例已征得當事人書面授權同意,其個人信息已經(jīng)作技術處理。
相關閱讀推薦:
雙相情感障礙——不停游走于天堂和地獄之間
雙相情感障礙:孩子你就像靈魂迷了路
太太總愛去健身房,難道是出軌了?
瘋狂買買買的背后,原來是躁郁癥惹的禍
地獄天堂皆在人間:你不知道的雙相情感障礙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 預約微信:13316087099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