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到來,孩子們又踏上新的學習旅程。而回到學校,孩子要面對的不僅僅有緊張的學習任務,還有微妙復雜的集體生活。
同伴關系是中小學階段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生獲得自我認同的重要途徑。如何與同伴建立友好的關系,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沖突矛盾,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部分。
而在學校中,并不是所有孩子之間都是友善的,反而常常會有許多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過分的玩笑、小團體、言語貶低、八卦謠言……比起肢體暴力,社交霸凌更常在校園中發(fā)生,卻容易被忽視。
在電視劇《歡樂家長群》中,便形象地展現(xiàn)了孩子們在集體生活中的“水深火熱”。
例如,小朋友肖家瑞一聽到同班同學姜飛虎的名字,就在班里大聲調侃,還嘲笑小朋友楊楚怡及其哥哥的小名“比姜飛虎還不靠譜”,讓兩位小朋友很沒面子。
在后面的劇情中,另一位小朋友楊楚怡還遭遇了高年級的女孩子打著與她交朋友的旗號實則霸凌的經(jīng)歷,說是玩過家家,卻讓她跪在地上當小狗,還不斷要求她送東西,作為交朋友的誠意。
電視劇情節(jié)雖帶著夸張成分,但也有不少的觀眾表示,類似的遭遇自己在學生時代也有過,在一段時間內還成為了自己的心理陰影,害怕上學。
而近幾年關于中小學生群體中霸凌現(xiàn)象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有的孩子的遭遇讓人心疼,也難以置信本該單純的孩子的行為如此地令人發(fā)指。
在《朋友還是敵人》一書中提到——“學校生活中有很多美好時光,但學校本身卻不是個美好的地方。對一個孩子來說,在學校的每一天都可能有苦不堪言的經(jīng)歷,絕不亞于我們在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聽到的那些情感經(jīng)歷。”
關系攻擊、隱形霸凌總是隱藏在一個又一個的“玩笑”、“打鬧”之下,而身處其中的孩子往往很難識別,無法跟大人準確描述或是只能憋在心里,也不知道該如何跟大人求助。
就像劇中的小朋友楊楚怡,遭遇高年級孩子的戲弄和隱性霸凌,但她并未意識到不對,盡管自己并不愿意,但依然和父母要零花錢盡力滿足對方,只是因為她想要有人能跟她一起玩。若非其他小朋友看到之后告訴家長,家長及時介入干預,難以想象她之后的情況。
面對隱形霸凌,如果家長不重視,只是給孩子“別理他們就好”“不要在意”“怎么不打回去”之類的建議,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甚至給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出現(xiàn)抑郁、不愿上學等情況。
那么,面對遭遇隱形霸凌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如何幫助他們呢?
美國知名情緒教育團體Second Step提出了3R霸凌防范原則:識別(recognize) 、拒絕(refuse)、報告(report),幫助孩子用非暴力的方式處理問題,保護自己。
01 識別霸凌
霸凌不一定都是暴力性的,隱形霸凌便常常披著“玩笑”的外衣,在嬉鬧中傷害孩子的心靈。
這種霸凌具有隱蔽性,常常會騙過老師家長的眼睛,在暗中成為刺向孩子的刀。而家長學會識別,才可以在孩子遭受隱形霸凌的一開始便介入其中,保護孩子免受更多的傷害。
常見的隱形霸凌有以下三種:
1、嘲諷譏笑型:
比如在孩子社交中這些熟悉的對話:“連個玩笑也開不起?。俊?,“ta好容易哭,就是個愛哭鬼!” ,“我都說過對不起了,你還要怎么樣?” ,“這么簡單的題你也會錯,太蠢了吧!” ......這些話語看著無傷大雅,但卻是會刺痛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而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卻又不知該如何反駁,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人對自己的惡意。
2、散布謠言型:
在你的學生時代,同學之間會不會莫名其妙傳起某個同學的流言,并且會迅速傳到全班、甚至全年級、全校。而流言的內容往往并沒有多少真實,更多是被添油加醋的夸大成分。不少同學可能只是出于八卦的心理在談論,但對于處于流言中心的孩子來說,卻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3、人格凌辱型:
這種類型我們常??梢栽谛@電影里看到,例如扒光衣服拍裸照,并且散播到班群、校園網(wǎng)甚至互聯(lián)網(wǎng)上,給被傷害的孩子帶來精神上極大的摧殘,出現(xiàn)情緒障礙,無法繼續(xù)上學。
除了從類型上去識別,Second Step也指出了霸凌行為具有以下這些特質:
重復:不管是言語侮辱輕視,還是身體傷害,傷害行為重復發(fā)生;
蓄意:故意傷害意圖明顯;
權力不平衡:看雙方是否勢均力敵,是否有一方利用自己在年紀、體型、力量、和/或受歡迎的優(yōu)勢來壓制弱勢的一方。
家長除了自己學習外,也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绞綄⒆舆M行普及,幫助孩子建立起對霸凌概念的認知,讓孩子在遭遇時可以D一時間向老師家長報告說明,獲得支持。
02 拒絕霸凌
在覺察到孩子正在遭受隱形霸凌后,家長下一步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去拒絕。
有的父母本身缺乏拒絕的力量,所以在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反而讓孩子不要聲張,忍氣吞聲,選擇讓孩子轉學。
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本就處于控制中的孩子更加恐懼,連父母都不敢面對的事情,孩子又怎么有勇氣去面對呢?而變得更加膽怯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新的學校里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再次受傷,不敢再去上學。
相反,當孩子遭受隱形霸凌向家長求助時,此時家長積極的反應會成為孩子拒絕霸凌蕞大的底氣。
而直面霸凌,勇敢拒絕,才是徹底終結霸凌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法寶”,也是孩子能從霸凌的痛苦中蛻變重生的必經(jīng)之路。
家長要先堅定地與孩子澄清,遭到欺負并非孩子的問題,避免孩子陷入“受害者”心理,同時給到孩子共情和支撐,“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心里一定不好受,爸爸媽媽非常心疼,無論別人怎么對待你,父母會永遠愛你,永遠是你的后盾”。家長的重視和支持,會給孩子帶來力量,也帶來希望,避免孩子陷入無助的絕望深淵。
此外,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在家模擬演練拒絕霸凌的情形,讓孩子在練習中獲得掌控感,在學校再次身處被霸凌的局面時能夠有應對的方法。
03 報告霸凌
教會孩子如何去應對隱形霸凌才是杜絕霸凌再次發(fā)生蕞有效的辦法。而在校園里,孩子能尋求到的蕞權葳,能有力及時阻止的力量便是老師了。鼓勵孩子主動向老師匯報, 引入權葳的力量會對霸凌者形成威懾。
可能有些家長和孩子會把此定義為“打小報告”的行為,但正如《對小學社交霸凌說不》里作者強調的,“要找某人的麻煩才叫‘打小報告’,如果是幫助某個遇到麻煩的人,那叫‘報告老師’?!?/span>
身處被霸凌的位置,孩子完全有權利,也應該“報告老師”。家長和老師要一起幫助孩子明確這一點,孩子才能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勇敢尋求支持,讓霸凌的傷害停留在可挽回可干預的階段。
近幾年來,因為校園里的關系攻擊行為而無法繼續(xù)上學的青少年越來越多,而霸凌者并非總是我們以為的“邪惡反派”形象,而是孩子身邊的“朋友”。這些“朋友”也會對孩子很好,但有時又會很刻薄,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強迫孩子不和他人交朋友,以關系為要挾讓孩子聽ta的話。
這種復雜的關系和感受,往往讓孩子感覺無所適從,在學校感覺很糟糕,卻無論破局,蕞終一些孩子會選擇不去上學來“逃避”。
這也提示著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重要的不止是學習,還有復雜人際關系的處理。如何與朋友建立健康的友誼,在健康的友誼中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和好朋友發(fā)生沖突后該如何處理;對于讓自己不適的關系該如何處理......
可以以各種方式去跟孩子探討,如讀繪本故事、游戲角色的扮演、真誠的一次談話等等,在一次次討論中,孩子會更加清楚如何保護自己,也會明白如何不傷害他人,享受快樂的校園生活,無憂成長!
▎本文為本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已做原創(chuàng)保護,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jīng)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相關閱讀: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