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后,孩子才能適應、融入社會,充滿信心生活與學習。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安全感便開始建立,而孩子的安全感的蕞重要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很多父母不理解什么是安全感,也不知道怎樣的孩子才有安全感。親子教育咨詢告訴您,怎樣才能判斷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茗的實驗,可以用來觀察幼兒與母親的短暫分離,處理陌生情景中的反應和行為表現(xiàn),來測定母嬰依戀的模式。
情境:媽媽把孩子帶到一個新的擺滿玩具的屋子,媽媽離開一段時間再回來。
A、B、C三個孩子有不一樣的反應。
安全型:A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媽媽在的時候主動地探索周圍,通過偶爾的靠近或眼神注視與母親交流,玩得很開心;媽媽離開時哭鬧了一下,但很快就自己玩了。媽媽回來擁抱親吻她后,她能夠很快平靜下來接著玩。(健康的安全依戀,具有安全感)
回避型:B是一個有點孤僻的小男孩,媽媽離開時他一點也沒有反應,仍然自顧自地玩,呆一段時間后感到焦慮,媽媽回來時沒有擁抱他,他也對媽媽回避。(回避型的依戀,安全感比較弱)
矛盾型:C則非常矛盾,當媽媽在場,他仍然小心翼翼,不敢放心地玩;媽媽離開的時候哭得非常厲害;媽媽回來后,既渴望與媽媽接觸,同時也對媽媽表現(xiàn)得憤怒和抗拒。當媽媽親近他時,生氣地拒絕、推開,但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戲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時朝母親這里看(缺乏安全感,對媽媽的情感非常強烈)
其實,大部分孩子依戀類型并非是單一的,要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還需從三個指標上看:
一、孩子與母親的關系
對于6歲前的孩子:2歲后的孩子通常會體驗到一種分離性焦慮。他們在心理上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在意愿上卻不愿意與母親分開,對母親依賴、糾纏,這種情況無論輕重都很正常。
但如果孩子6歲以后離開了母親,卻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情緒,那么就可能需要調(diào)整一下親子關系了。
小貝已經(jīng)6歲了,對媽媽的依賴非常嚴重?,F(xiàn)在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只要是媽媽接送,她就會哭得一塌糊涂,抱住媽媽不愿意放手,大喊:我要媽媽,媽媽不要走······當媽媽不在了,小貝卻表現(xiàn)得很懂事、很講道理;回到媽媽身邊,小貝則相當任性,蠻不講理,甚至要大聲哭鬧。
為何媽媽在與不在的情況下,小貝會判若兩人呢?究其原因,是孩子獲得的母愛不夠而導致安全感不足。在這個時候,父母在日常教養(yǎng)中,要多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獨立能力,通過積極、細心的引導,幫助孩子做好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如果孩子哭鬧,應該溫柔而堅定的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分離,而不是任由孩子逃避抵抗。
二、孩子與其他伙伴的相處
一個內(nèi)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更自信,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社交能力。一個孩子在和其他小伙伴的相處中,如果很容易起沖突,甚至通過打架來取得“勝利”,當家長或老師指出其錯誤,也非常不服氣,直接表示抗議甚至“攻擊”大人。
這樣的孩子,往往家庭的氛圍不和諧,或者家長的態(tài)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得當,使孩子對任何事物都產(chǎn)生了戒備、抵觸的心理,從而將這種心理表現(xiàn)在行動中。外表越是強悍,反而更加證明孩子內(nèi)心的敏感與脆弱,也容易造成孩子憤世嫉俗的表象。
三、孩子獨處時的情緒與行為特征
一個相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是:大人不在身邊就容易焦慮不安;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晚上太暗會害怕,關了燈就不敢睡覺;沒有大人的陪伴就無法靜下心來做功課;常常黏在父母身邊,一刻也不能離開他的視線·····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一個人單獨的時候,總是神情緊張、坐立不安,把平時愛玩的玩具也丟在一旁;甚至還小聲啜泣或大聲哭泣,這說明孩子的內(nèi)心非常不安。具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情緒是較為愉快的,也會比較勇敢。
親子教育咨詢提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待他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安全感狀態(tài)會對孩子孩子產(chǎn)生重要影響。年紀越小,安全感的狀態(tài)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兩歲之前,母親要與孩子發(fā)展出一種深度的共情和依戀,這是孩子成年后與他人發(fā)展親密關系,安全感、自尊自信的基礎,對于父母來說,多陪伴孩子,對孩子無條件接納,是蕞重要的。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