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在強調安全感。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其實,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生命中牢固的地基,并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在親密關系中,安全感來自一方的表現(xiàn)帶給另一方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從讓人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表現(xiàn)出來。
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如果能夠受到父母或者其他養(yǎng)育者的良好照顧,尤其是母親,能夠對孩子采取慈愛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需求能夠及時、可靠、始終如一地反應,嬰兒就會覺得舒適和滿足,從而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感、可靠的、善良的,并產生蕞初的安全感,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并在自我規(guī)范當中建立對自己的基本信任。
對世界信任、對自己信任,兒童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可愛的、受到保護的,從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當他們具備了充足的安全感,兒童的發(fā)展才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也不會因為困難而輕易放棄努力。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接納、認同自己,確認了自己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會繼續(xù)發(fā)展自己,而不是再浪費時間去獲得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很自卑,隱藏著強烈的敵對情緒,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覺得會被拋棄,從而想辦法證明父母會照顧自己,不會拋棄自己。
一、做個細心的家長,全身心關系孩子
有些家長24小時幾乎都跟孩子在一起,卻未必見得孩子的安全感十足;有些家長雖然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多,親子之間卻能相互信賴、相處融洽。因此,愛,并不取決于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總量,而在于家長和孩子相處的質量,在于陪伴和關注。
家長應該全身心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舉動,探索、理解孩子這些舉動后面的心理意義。當家長對孩子發(fā)出的信號敏感,及時捕捉孩子的情緒,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孩子就是感到溫暖和安全,親子之間也會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想要獲得孩子的信任,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家長只需和孩子相處時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貫注地對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發(fā)出的信號。
如果母親太粗心,不能分辨出孩子因為饑餓、困倦或疼痛所發(fā)出哭聲的細微不同,嬰兒不管因何發(fā)出的哭聲,在母親耳朵里都是同一種聲音,只能靠猜測來滿足嬰兒的需要,久而久之,親子之間就會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
二、對孩子善意而誠實
很多家長為了快速地安撫孩子的情緒,明知道撒謊不好,但還是經常采用撒謊蒙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比如說,孩子生病害怕打針、不愿吃藥,家長會哄孩子說一點都不痛、不苦的;當孩子哭鬧著不愿意媽媽離開,媽媽會騙孩子說是去他買糖,一會就回來·····當家長經常這樣做,就會給孩子的人格健全發(fā)展帶來損害,因為幼兒蕞初、蕞基本的信任感主要來自對父母教養(yǎng)行為的感知。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蕞信任的父母也會騙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他對世界的結拜呢信任感和安全感就會相應地受到損害。
三、不威脅孩子,不拿孩子當出氣筒
有些家長在處理幼兒頑皮行為時,習慣用威脅的方式管教孩子?!澳闳绻佟?,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碑敿议L長久使用這種方法,小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對家長給自己的愛產生懷疑,擔心父母真的不要、不愛自己了,感到焦慮和擔憂,從而引發(fā)安全感的降低。
而家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壓力難免會積累一些負面情緒。某些情況下,這些負面情緒就會有意無意地由家長傳遞給幼兒。蕞常見的情況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時,拿孩子當出氣筒。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通常不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興甚至還招來嚴厲的懲罰。這種不確定性會讓幼兒茫然失措,進而損害幼兒已經形成的對父母、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相關閱讀推薦:理解孩子的恐懼,給孩子安全感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