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平常的心》有一句臺詞:因為你太美好了,我等你等了這么久,才能跟你在一起,我害怕得不得了,生怕自己搞砸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越是美好的、喜歡的東西,我們越是珍惜、在乎,越是小心翼翼地對待。但是,如果這種小心與謹慎變成了一種極致,就會演變成逃避和恐懼。
凌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無法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無論這個是自己的長輩,還是同學朋友。當她到了青春期,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子,但是從來不敢和對方說話。她害怕、恐懼,擔心靠近對方后會被討厭,如果不幸非得要和對方說話,簡直要哭出來。
凌美本來以為長大了、成年了,她的這種情況就會改善。但是直到走進社會,她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更嚴重了。在工作中,她不得不和很多人打交道,也就很難避免要和自己喜歡的、有好感的人聯(lián)系和接觸。每一次她都特別緊張,見面之前要花很多時間反復練習應該怎么說話、怎么表現(xiàn)。但每到蕞后,她都會說出“對不起,很不想打擾你,但因為很喜歡你,害怕靠近你后被你討厭····”
她感到自己的這種態(tài)度其實也給對方帶來了困擾,但就是忍不住懷疑對方根本不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這種想法讓她很崩潰,但根本停不下來。以至于偶爾和喜歡的人說說話,只要對方痛快的答應了,她都覺得不可思議。泠美自覺沒有什么值得被喜歡的優(yōu)點,她處處在意,甚至忖度別人的眼光的同時,也會想到,別人都那么忙,誰會在意自己呢?何必把自己弄得這么累呢?
一般來說,愛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接近對方,獲得一種親密感。如果對于自己喜歡的人,卻害怕去靠近和親近,會在內心造成強烈的沖突,令自己痛苦。但如果了解了這種關系模式的本質原因,就能意識到,一個人表現(xiàn)出來的喜歡與害怕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
一、嬰兒時期的親近需要未被滿足
在嬰幼兒時期,嬰兒蕞想要親密和蕞信賴的人就是母親。當嬰兒看到母親的臉,會天然地露出微笑,并伸出可愛的小手。但如果這個母親一點都不敏感、甚至很粗心,根本無法察覺到孩子的情緒和需要,無法及時給到回應甚至根本不回應;或者是以威脅撤銷愛的方式來訓練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在跟母親的相處過程中會經常體驗到一種受挫的痛苦,于是自然地會害怕接觸自己想要親近的人。其實,他們害怕的,并不是母親,而是在親近母親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受挫的痛苦。
這種早年經歷會內化成一種關系模式,在人際關系中,面對自己喜歡的人,他們會產生親近的感覺,但伴隨著的更多是受挫的痛苦。因此,泠美害怕、懷疑自己喜歡、愛的人,愛得越深,形成的負面情感就越強烈。
而當她回避自己喜歡的人時,一方面暫時得到了安全,但另一方面也會令她失去了修正內在不良關系的機會,因為她潛意識中把所有自己喜歡的人都當成了曾經令她受挫的母親,并采取了逃避的方式。
二、展露自己時遭遇挫折
一個人在進行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傾向于把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展露給別人,而把自己的短處和劣勢隱藏起來,從而得到認可和肯定。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認為好的特質是否會被對方喜歡,屢屢嘗試,卻屢遭失敗。漸漸地,由于擔心不被認可,他們害怕展露自己,害怕接近別人。
要從這種困擾中走出來,泠美需要有新的關系體驗來改變自己幼時形成的不良關系模式,從而建立起一種新的關系模式。如果她愛的人能夠理解和回應她的需要,能夠合理地對待她,那么她就會感受到更多被喜歡與接納的感覺;或者是通過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在提升內在的安全感,從而能夠從內心里去信任自己喜歡的人。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