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家庭就像一部西游記。
孩子是唐僧,受著保護,有時卻不辯好壞,甚至忠奸不分;
媽媽就像孫悟空,一路坎坷,不畏艱險,有時還費力不討好;
爸爸就像豬八戒,沒什么用,就知道享受,一不小心就被妖精勾引走了。
這看似幽默的段子,卻真真切切道出了當代女性的不易:不僅要賺錢養(yǎng)家,還得兼顧家務,為丈夫、孩子操碎了心。不少女人常感嘆自己為家庭犧牲、付出了很多,沒有自己的時間,身材變形,缺少社交……如果說,所有的付出能換來家庭幸福也算值了,可往往事與愿違。到頭來不僅孩子不領(lǐng)情,還被老公嫌棄,女人不禁迷惑:為何我一直付出,卻換不來幸福?難道是我做得還不夠?我該怎么做才能讓家人滿意?廣州心理咨詢解讀。
“兒子,媽媽聽說這個APP特別好,很多學生都在用,媽媽給你也下一個吧!”
“你煩不煩啊,天天這個好那個好,其實一點都不好,你不懂就不要管,煩!”高三的兒子一臉不耐煩,又把頭埋進了學習資料里。
程女士在兒子處碰了一鼻子灰,正巧老公回來了,“老公,今天做了魚,很新鮮的,快嘗嘗。”
“天天吃魚,膩不膩啊?就不能煮點別的嗎?”丈夫一臉不滿。
程女士立馬來氣了,自己平時不僅要上班,下班還需要買菜做飯、輔導孩子作業(yè)、包攬一切家務。這樣勞心勞力,老公和兒子并沒心存感激反而不理不屑,今天說做的菜不合口味,明天埋怨自己瞎收拾讓他們找不到東西。程女士越想越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為這個家付出這么多,家人卻是這樣的反饋呢?
有的人在為家人、伴侶、朋友、同事付出很多,以為會得到認可、感激和贊賞,但別人卻不在意,有時候甚至感覺理所當然,處處挑剔;
有的人總覺得有些事似乎只有自己才能勝任?;蛘哂X得如果自己不動手,心中總感覺心虛、愧疚,無法平靜,而且總覺得到蕞后還得由自己來收拾殘局。
如果你覺得這些感受和場景似曾相識,甚至非常熟悉,那么你的付出可能過度了。
怎么判斷自己是否在過度付出?
1.你的付出是他人主動提出的嗎?
一般情況下,適度、恰當?shù)母冻鍪侵冈谒吮磉_需求后,為他人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細想一下,你對他人的好,給予的幫助,是別人主動提出的嗎?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否定的,有可能你的付出和幫助并不是別人目前所需要的。例如:工作時,同事沒有問你意見,你就多次主動地提建議,在你而言可能是為了幫助對方,但對方感受到的可能是被挑剔、被看低,因此拒絕你的幫忙。
2.你的付出允許被拒絕嗎?
健康的付出以尊重對方的意愿為前提,這就意味著對方有選擇接受或拒絕的權(quán)利。
當你付出后,被對方拒絕,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是接納并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呢?還是會很失落,甚至憤怒,覺得對方“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如果你在付出的時候,希望別人能全然接受,或覺得這是自己善意的提醒、忠告,對方理應感激自己。一旦遭到拒絕,便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惱羞成怒時,你就需要注意自己是否過度付出了。
3.你是否將他人看作有能力的、獨立的個體?
過度付出的人往往通過為他人付出、提供幫助來獲得價值感,因此他們很難真正放手讓他人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情,即使完成了也會挑出一些瑕疵來,以“證明”缺少了自己的幫助,對方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
4.付出是否只是為了享受幫助他人的過程?
一個健康付出的人,更享受幫助他人的過程,而過度付出的人更在乎結(jié)果。他們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物質(zhì)或精神的回饋。如果你為他人付出是強烈期待得到認同、感激、贊賞或者感情的穩(wěn)定,這時候,你可能就是在過度付出了。
5.你的付出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嗎?
你的付出會讓自己感覺筋疲力盡,甚至犧牲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嗎?過度付出的人就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瑓s去載人過河。
形成過度付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一下四個方面:
1.文化背景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提倡給予的社會文化會讓人更容易陷入“過度付出”的困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我們更偏向于“利他主義”,付出、奉獻、給予都被賦予了許多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認為為他人付出是一種美德,是好事。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容易讓人陷入過度付出而不自知。
2.自我價值感低
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其心中并不肯定自己的價值,認為他人不可能無條件地對自己好,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很好地對待。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依賴于外在的肯定和認可,因此不斷地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希望得到對方的感激、肯定以此來獲得價值感,緩和心中“我不夠好”的焦慮與不安。
因此,他們常常在對方未提出需求時,就主動提供幫助,若對方?jīng)]有表現(xiàn)出他們心中預估的感激,便會感到很受傷,甚至繼續(xù)付出更多,以獲得“回報”。如果有人對他們說“你不需要付出這么多”時,他們往往會很緊張,因為他們找不到其他增加自我價值感的方法了。同時,這個方法常常讓他們感到壓力巨大甚至精力耗竭,慢慢開始抱怨,“為什么付出的總是我”。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對自己能力抱有懷疑,因此他們常常會試圖通過給予他人支持,幫助他人取得成功,來獲得成就感。他們可能會為了助他人實現(xiàn)夢想,而不惜“放棄”自己的夢想。但如果有機會或他人愿意幫助、支持他們,讓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們卻擔心自己無法做到而放棄。同時,當看到別人取得理想的成就時,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內(nèi)心又會充滿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憤懣。
因此,對于自我成就感低的人來說,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助自己實現(xiàn)內(nèi)心那些想要又不敢嘗試的愿望。過度付出,多數(shù)是源于他們自己對于某個成就的渴望,而不是像他們口中所說的只是為了成就他人。比如,有些在學業(yè)上有遺憾的家長,一心想要子女考入名校。
3.救世主情結(jié)
救世主情結(jié)是一種心理,表現(xiàn)是助人過度。有救世主情結(jié)的人總是認為,如果他人缺少了自己的幫助,就會一事無成。這類人可能會有一些自戀的特質(zhì),例如認為自己比他人優(yōu)琇,期待他人的敬仰與崇拜等。在他們覺得任何事情在未經(jīng)自己的處理之前,都是不夠完美的。因此,有救世主情結(jié)的人的過度付出,是為了更多地從他人身上獲得優(yōu)越感、名利與社會認同。
4.想獲得更多控制權(quán)
有時候,一些人會通過不斷地付出和給予,來控制對方或?qū)ζ溥M行情感上的“勒索”,例如:吵架的時候,一方說:“我為你付出那么多,難道這么小的事情你都不可以遷就我嗎?”對方可能會因此心生內(nèi)疚,改變原來的想法,遷就他們。因此,過度付出是他們施加控制的“籌碼”。
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出現(xiàn)過度付出的行為,這對于關(guān)系來說都并非一件好事。
如果你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有過度付出的行為,感覺很糟糕、無助。請不要灰心,其實你已經(jīng)開啟了改變的D一步——覺察到自己正在為他人過度付出。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治標又治本,不僅需要改變個人的行為模式,更要找到過度付出的根源??赡墚斁终呙裕袝r候只靠自己未必能看清,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幫助,發(fā)現(xiàn)癥結(jié),成長自我,打破舊有模式,學會適當健康的付出,為關(guān)系加分。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 預約微信:13316087099
溫馨提醒
心理咨詢預約熱線: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江南西總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廣百新一城樓上)
江南西分部: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廣百新一城樓上)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shù)支持:華創(chuàng)網(wǎng)絡